第23頁(第1页)
這張真人顯然極通人情道理,含笑受了道痴的禮後,口稱「小友」,從袖子裡摸出一個三寸來長的玉如意把件贈與道痴為見面禮。
那玉如意把件為羊脂白玉所雕,品相極好,又是張真人隨身攜帶之物,換做其他人得了這東西,怕是要受寵若驚,燒香拜佛地供起來。
可道痴畢竟不是真正的大明人,即便對眼前這年輕道人有幾分真心敬重,也不過是因其背後傳承千年的家族。
對於張真人本身,反而沒有太大感覺。因此,待老和尚點頭後,他便接過如意,臉上並無殊色。
老和尚則是不重外物,心裡存著事,也有沒將這如意放在心上。
道痴如此淡定,倒是引得張真人多看了兩眼,卻是越看越心驚。
老和尚察覺出張真人在打量道痴,並沒有打斷他。道痴則是被盯的有些受不住,真要說起來,對他這「孤魂野鬼」來說,道家正是天敵。
只是他本就不信道佛之說,儘管來歷稀奇,可在佛門長大,對於這些倒是也無避諱。
不過世上本有許多說不清之事,眼前這人既執掌道教牛耳十數年,誰曉得有沒有說不得的本事。道痴活的好好的,可不願被人當了妖孽喊打喊殺了去。
「大師父,我去後山尋虎頭。」道痴想起老和尚方才說虎頭去了後山,便開口說道。
老和尚點點頭,道痴起身離了禪室。
西跨院裡,人影晃動,幾個道士正在置辦齋飯。道痴在門口看了一眼,便離了西山寺,去了後山。
天師教道場在龍虎山,正是在江西南昌府附近,那裡距離南昌府的距離更近。這位「張真人」,只是臨時起意帶了眾弟子離了江西,還是避藩王之禍?
同王青洪致仕結合起來看,顯然是寧王之叛已現徵兆。
連執掌道教的張天師,都要避寧王鋒芒,要是不是說明寧王反勢已成,「寧王之亂」危害更大。
道痴想到這裡,心下微沉,這時便聽到「梆梆」聲響。
原來不知不覺,他已經從後邊下山,走到山澗。
聲音是從溪谷旁傳出來的,虎頭站在溪邊,蹲著馬步,手中正揮著一個兩尺來長的棒槌,在那裡敲敲打打。
道痴見狀,不由添了笑意,這還是他早年教授虎頭,為的不過是控力。省的他手上不知輕重,以後與人爭執時再出大事。
早先虎頭用的是鐵棍,手上收不住力氣,打得石屑亂飛,後來慢慢曉得力氣輕重,手上的鐵棍也換成鐵棒槌。
擊打的除了石塊,又添了木頭。按照道痴的說法,什麼時候樹皮懶了,裡面木頭完好無損,虎頭的力氣才拿捏到位。
他不過是戲言,換做其他人,怕是早膩歪了這錘錘打打;虎頭卻是對道痴之命言聽必從,竟然一直堅持下來。
這會兒功夫,虎頭已經聽到道痴的腳步聲。
他轉過頭,看到道痴,臉上立時添了光彩,隨手將鐵棒槌扔下,人已經奔了過來。
「小,小,回……」他口舌依舊笨拙,可嘴角已經裂到耳邊,顯然是極為歡喜。
道痴笑著點點頭,從荷包里取出個布包,遞到虎頭手上。
裡面是一包冰糖,昨日在耦院茶室,道痴便看到有一小罐子冰糖。今早出來前,想到虎頭最愛吃糖,便將一小罐子冰糖都帶了來。
虎頭打開布包,果然喜歡的緊,上前一把抱住道痴,打了好幾個轉轉。
這就是他表示喜歡的意思,道痴被轉的頭疼,使勁地往虎頭大腦門上拍了一下,才讓他老實下來……
※※※
禪室中,張真人手上坐在那裡,右手掐算不停,過了好一會兒方開口道:「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此八字者多半天壽難以長久,道痴小友面上亦露短夭之相,稀奇的是道痴小友生氣源自死門,真是怪哉。」
老和尚想起道痴三歲重病將死之事,對於道痴三歲始開心智之事則隱下未談。
張真人聞言,又掐算一回道:「是了,是了,想來那定是死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道痴小施主將來成就不俗,只是父母緣薄了些,幸有手足可以相依。」
老和尚精心教導道痴數年,衣缽相傳,最關心的也是道痴的前程。只是因道痴八字不好之事,始終有些隱憂。
換做真正的佛門高僧,佛道殊徒,哪裡會將這些玄門說法放在心上,偏生老和尚是由儒入釋,對於周易之說,本就是相熟的。
按照玄門說法,八字純陽之人,容易橫死、暴死、短命。
老和尚之所以在西山隱居不出之時,依舊與龍虎山保持書信往來,就是想要尋個機會,為道痴破解此事。至於父母緣薄了些,老和尚沒有放在心上。
道痴生而喪母,十一歲才見到生父,要是張真人說他父母緣厚才稀奇。
現下聽了張真人的話,老和尚道:「真人勿怪老和尚囉嗦,除了三歲時那死劫外,不知道痴是否還有其他死劫需避?」
張真人沒有再掐算,而是直言道:「從八字看,道痴小友平生有三生劫、三死劫,如今已破了一死劫,還需有五劫可過。生劫向來變化無蹤,不可捉摸,幸而難以傷及性命,順其自然便好。死劫則要小心七九之年,需避陰地,防小人。」
說到這裡,見老和尚面露憂色,他又勸道:「道痴小友生氣正旺,短夭之相漸散,多半是無礙,大師切莫過於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