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被传说(第2页)
鬼子扫荡对根据地军民及敌占区军民都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每次扫荡过后,各地部队就如凤凰涅盘一般重生,并长足展。一方面八路军或地方武装都缺乏自制武器的能力,难于装备自己,只有靠战争的手段,夺取敌人的武器装备自己。所以,鬼子扫荡给八路军及其地方武装装备自己并展壮大的好机会,这是鬼子始料不及的。另一方面鬼子扫荡的残暴行为,特别是实行的三光政策,使大部分农民破产或濒临破产,更加看清了鬼子灭绝人性的残暴嘴脸,以求参加部队抗日,使各地的兵员充足,几乎一呼百应。所以,短短几年,八路军由最初的几万人,展到一百多万人,还不算几年来的战争减员和各地方的区小队和民兵组织。
阳城县大队一天天在紧张的训练和备战中度过,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区三团三营也要归队。这天走时,阳城县大队举行了欢送仪式,戴了红花,贴了标语,敲锣打鼓,并派了一营护送过了康平镇。
李梅也借此机会去了康平镇。
因担心鬼子报复,苏阳坐镇县大队,不敢离开,遂命令一营到康平镇后给李梅做警卫工作,主要警戒阳城方向的敌人,再随李梅回来。警卫连两百多人全部带着,又命令尚斌带别动队一个小队跟着去。苏阳还特别给尚斌交代若走露风声,遭遇阳城鬼子突袭,尚斌不管别的,只管带李梅离开现场回县大队。这样负责李梅保卫工作的就成了一个步兵营,一个警卫连,别动队一个小队。
康平镇的皇协军已经归降阳城县大队,虽然没有公开,鬼子和皇协军都还不知道,但今年夏粮一颗也没给收缴,鬼子非常恼火,大骂谭克元,谭克元立刻命令营里下来查一查,怎么回事?营里又命令连里来查。连长古传银带着两个警卫骑自行车直接到康平镇,一坐定便开门见山的问:“今年夏粮怎么一颗也没收缴?”
炮楼里的事已经不由邱志平说了算了,但对外,邱志平还是皇协军排长,他接待古传银,和往常古传银来一样,给倒水,递烟,说:“连长,真是没办法,第一是皇军前段时间扫荡刚抢了一次,夏粮基本就都被抢走了。再一个是今年康平镇干旱少雨,收成不好,收不起来;第三是现在康平镇几乎每个村都有八路,我们不敢去啊!”
古传银知道皇军扫荡抢了,收成不好,这都是借口。就算是真的,不能一颗粮都没了?至于说到处是八路,这个他也知道,八路阳城县大队是明摆着的,几个镇子还被占着,可这也不是理由,毕竟康平镇是皇协军占着。他问:“你媳妇哪?”
邱志平说:“出了那样的事,没脸待了,回老家了。”
其实他媳妇吴秀莲去一线部队了,一个女的,虽然千辛万苦,但她十分刻苦努力,学军事,学文化,作战英勇顽强,一步步由战士直到营教导员。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古传银又问:“你小子是不是因为媳妇的事和皇军闹别扭?”
邱志平说:“连长,你说我敢么?”
古传银说:“我想你也不敢,要那样,你小子这排长也当到头了。”
邱志平说:“这我倒不怕。要不现在你就把这排长收回去,另派一个人来。”
古传银不解的问:“为什么?”
邱志平说:“别说另派一个人来,就是你自己亲自坐镇,一颗粮食也收不上来。”
古传银说:“有这么严重?”
邱志平压低声音,神秘的说:“我们都被八路俘虏过。以前哪个村派两个人就把粮食收上来了,现在一个排去了,人家村里都有民兵连,打不过。一个村有事,周围村里的民兵都会来增援。如果民兵打不过,县大队就来支援。现在别说一个排,就是一个连,一个营来也白搭。人家没要我们的命,是我们给人家许诺了不征粮了。不然,我们现在凭什么活着。”
古传银沉吟了好一会才说:“这八路也太张狂了,等我回去报告太君,再来一次清乡。”
古传银回去说粮食是收了一部分,都被八路劫了,后来都不敢下乡收粮食了。建议在康平镇最少驻守一个营,或者太君再次清乡。
谭克元一听驻守一个营,肯定不可能,于是报告给青木,提议清乡。青木没说话。要以前说清乡就清乡,派一个中队,再配一个营的皇协军,平推全县。现在敢么?上次扫荡那么强的部队阵容,司令部却被人端了,半途而废。现在……事情就这样搁下了。
直到李梅再次到康平镇检查工作,鬼子没行动。
康平镇区委已经展了二十一名党员,区小队已有三十六人,下辖的十三个村庄都组建了村委会,民兵连。李梅用五天时间,走遍了十三个村,每个村都组织村民大会讲话,会后和村里积极分子谈话,再和村委会,民兵连开会,讨论村委工作。
她这一来,给康平镇的工作带来极大地促进作用,村民们见到共产党的县委书记,而且是个漂亮的女娃娃,一点架子也没有,不但进了村民的家,坐上了村民的炕头,用村民的碗喝水,还拉着老婆婆的手聊天,吃几颗花生都要付钱,还一再的讲这是纪律。这真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使各项政策的宣传和推行都有积极地响应。在村民的意识里,这可是县太爷,别的不说,就看那阵势,屁股后头跟着两男两女,寸步不离,她一来,村里围的铁桶一样,听说十里以外都是保护她的部队。
起初,李梅的康平镇之行只是在民间传说,后来就传到各地,传到地委和省军区,好的一面传的轻描淡写的,摆阵式,讲排场倒是传的神乎其神的,甚至地委专门派人到康平镇做了调查,并形成报告,递到曹书记的手里。的确,就是曹书记出行顶多也就带一个班的警卫,不过都是秘密的,就算要穿越封锁线,经过敌占区,也就由武工队接送,哪敢闹出李梅这阵仗。
曹书记看了报告笑了笑,又递给刘司令员,刘司令员看后竟“哈哈哈!”
的大笑了起来,还竖了竖大拇指,说:“李书记了不起,谁眼红,谁在敌占区也给我搞出这么个阵仗来,搞得越大越好!”
也的确,这是在敌占区,共产党的一个县委书记,呼呼啦啦带着近千人,接连五天,在一个镇走村串户。这在一些有心人看来是李梅好摆阵式,讲排场。刘司令员却看到这是在给阳城的敌人示威呢,阳城县大队就有这个实力,就敢这样。
当然,苏阳和李梅在刘司令员和曹政委的眼里,是两个宝贝疙瘩,自他们去了阳城县大队,阳城县大队很快就起来了,而且闹得动静越来越大,远远过了几个主力团。
他们能明显感觉到,以前,鬼子时常虎视眈眈的想把省军区剿灭,暗杀,偷袭,清乡,扫荡,好似家常便饭,给省军区的压力如芒在背,很不舒服,睡觉都得瞪着一只眼。自阳城县大队起来了,这种压力一下消减了一半不止。这样一支劲旅的出现,一下把敌我一边倒的态势打破了。虽然还不敢说势均力敌,但还是敢跟敌人扳一掰手腕了。
就说敌人的这次扫荡,比以往还要来势汹汹,结果夭折了一路军,另一路军也受到冲击,使军区应对自如,没有伤筋动骨,反而有了很大的展。这都是有了阳城县大队,在这里使着劲,扯着敌人,分散了敌人的力量,敌人自然就不那么强大了。
所以,谁找李梅的不是,在刘司令员和曹政委眼里,那都是扯淡,有本事你也排场排场让我瞧瞧!
离阳城就几十里,李梅他们没走几里,特务就侦讯到了,而且迅就传到阳城日军司令部青木贵子耳朵里,青木的判断是阳城县大队是在引诱他们出城,再伏击他们,正如清河县一样。康平镇炮楼还在皇协军手里,虽然有聊胜于无,但毕竟是一颗钉子镶在那里。八路走乡串户的,还威胁不到他。可他一旦出城,情况就不可控了,何况他的主要任务是阳城、阳城公路、大营口的安全,而不是清剿阳城县大队。他只是让特务实时侦察,没有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