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档之1995 贾思特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开端(第2页)

不得不说,心机满满。

因为乍一看图片,读者很难相信有人能手写出那么漂亮的字体,因此,如果文字是肯定式,绝对会引来怀疑。

现在,人家用反问。

你信不信?

于是就给人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这就是参商手写的,就算你看了不信,事实也是如此。

总之,作为一个局内人,苏杭看完了这篇报道,很精准地抓住了文章要推介的两个重点:‘参商’,‘青旭’。

其他都是陪衬。

至于苏杭之前接受的采访,稍微想想,前世短暂混迹影视城,倒是听过一些明星抱怨接受采访遭遇类似情况,明明说了很多,但人家报道出来,内容也都是你说的,可具体表述,却完全不是想像中该有的样子。

甚至通过话术颠倒黑白的都有。

全是套路!

这么想着,苏杭还注意到,文章最后的署名,并不是刘域,而是那位实习记者,季灵灵。

于是更加了然。

想来某人也是要脸。

既然想写的东西写不出来,只能是这种抓人眼球的变相广告软文,那就不署名了。

就是不知道刘域还会不会如前几天说的赶来河元。

梳理完这些,终于放下报纸。

苏杭见周围几人都瞬间看向自己,直接做举手投降装:“各位师长,不用审,我招了。不过,能帮我保密吗,我还想安安静静地在学校学习?”

大家都笑起来。

俞仲怀放下手中一本《经年》,先开了口:“你这些文章都不错,特别是这篇《花季如此这般》,该是让大家读一读,学习学习。”

苏杭道:“随便读啊,别说是我写的就行。”

孟文康拿回苏杭放在桌边的报纸,弹了弹:“河元市的高中生,年级第一,还会书法,除了你,还有谁,你不会以为大家猜不到吧?”

语气虽是调侃,孟文康心里,却只有骄傲。

咱老孟幸运啊。

竟然能碰到这么一个宝贝学生。

苏杭道:“孟老师,我的意思是,猜到了就猜到,心知肚明就行,猜不到的话,也没必要大肆宣扬。”

“行,就按你说的,”

开口的是俞仲怀,却是又问:“苏杭,报纸上这篇文章,我觉得,只是个开始吧?”

“校长英明。”

俞仲怀笑着瞪了某人一眼:“年纪轻轻不学好,拍什么马屁?”

苏杭假装没听到,接着道:“其实,不只是这9篇,我前段时间与《青旭》背后的博艺出版社签了合约,打算把暑假期间写的小说结集出版,眼下……只是一次预热宣传。”

俞仲怀不由坐直了身体:“呵,你小子,都要出书了啊?”

显然,俞仲怀同样觉得,出书可比只是在杂志上表一些文章要难得许多,也更有意义。

苏杭点头。

孟文康也是表情关切,却是想到另外上面:“写书可是要花时间啊?”

“不会耽误学习的,”

苏杭看向班主任,说道:“昨天我刚刚从商都回来,已经交了所有的稿子,剩下都是博艺操作,我不用管。”

另外一位语文老师也是之前高一四班班主任的陈建好奇插了一句:“出书要求可不低,你写了多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