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之十五 调你去苏军顾问团(第2页)
“我们自己研制生产的!”
听到刘钧的回答,李师长更坚定是与刘钧有关。
“刘参谋,你什么时候能回师部?”
这时军长过来了。
“小刘同志已经调到军部了,我们决定,以后刘钧同志未经批准,不能上前线!”
“啥?”
刘钧、李师长都愣了。
“时间到了,开会!”
入朝一个多月时间,在座的师长们都与“联合国军”
交过手。不过,战绩不一,最开心的是李师长,当时刘参谋还是他的人,他们那不到200人的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一个集体一等功,刘钧个人也被授予“战斗英雄”
称号,他这个师长脸上有光呀。
卢师长则有点沮丧,他的部队打阻击,因为大雪封路,延误了时机,让敌人跑了,气得军长大骂。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敌方太强大了,我们不可能天天打胜仗。
大家讲完后,会场一度冷场,因为现在仗越来越难打了。
军长看到在一旁记录的刘钧。
“刘参谋,你也听了一上午的发言,你也简单说一说吧!”
“我?……”
刘钧有点为难,在座的都是他的领导呀。
“让你说你就说!”
军长有次开会,遇到了王泽,他专门向王泽了解刘钧的情况,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边区的食品厂、兵工厂、种植基地;刘钧指挥的几场以少胜多的遭遇仗等,都展示出刘钧巨大的能量。只是军长想到,几年前,刘钧应该还是毛头小伙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红军时代开始,红军的指挥官从战争中学到了许多本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红军、八路军、新四军都涌现出一批能打仗的优秀指挥员。
但懂打仗,也懂经济懂生产的人真不多。
“军长让我说,我就说几句,论打仗,我比不上在座的各位首长。”
“小刘参谋,别谦虚了,以前你说这话还有人信,打了那一场阻击战后,谁敢说你不会打仗?”
“卢师长,别打岔!”
“刚才听了各位首长的发言,我只想我的几点看法:
一是有的首长说,打美军,首先不能怕死,这句话没错,但从今天我们面临的处境来说,不怕死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几十颗炸弹飞到你的头顶,你怕不怕死,很重要吗?我们的许多指挥员,不能动不动就命令战士冲锋,在机枪大炮面前,人再多也是送人头,我们战士们的牺牲,一定要有意义;
二是我想说的,也是你们现在心中要反驳我的,我们志愿军的火力远远不如美军,没有海军也没有空军,难道就不打了吗?我们说,这一仗必须打,牺牲也会有的。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敌人强大,有优势;我们弱小,处于劣势。我们指挥员指挥打仗,就要想法让敌人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在某个地方优于敌军,填平火力方面的弱势。”
大家听到刘钧这番话,都若有所思,包括军长都点头。
“大家都记得我军在孟良崮打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的一战吧?整编74师战斗力之强是大家公认的。而且当时国军方面在这场战役中全部投入的兵力是45万人,装备精良;而我军只有27万人,人员、装备都不如国军,敌我比例2:1。
但是我军实施了大规模的机动穿插,把敌军调来调去,玩弄于股掌之间。到后来,百里之内,敌军只剩下13万人,敌我兵力变成了1:2;最后再就是孟良崮10里之内,我军聚集了10多万人,围攻张灵甫的2。6万人,敌我兵力变成了1:5,从整个战役来说我军是寡不敌众的,但在围歼74师过程中,变成了是74师寡不敌众,我军终于处于优势地位,最后全歼74师,打死张灵甫,实现了我军歼灭74师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我军使用大规模穿插作战而取胜的典型战例。”
“第三是在当今的朝鲜战场,敌军的力量太强大,不是轻量型与重量型对手的较量。敌人是大块头,最喜欢我们跟他们硬碰硬。
但是强大的力量发展到最后,有可能会演变成反作用力。敌军的步兵拥有强大的装甲力量,如上次的阻击战,敌军有上百辆坦克装甲车军用大卡车,正面的力量根本无法抵挡,我们首先在悬崖峭壁上安放了100公斤的炸药,炸塌后,几百吨的大石块填满了山谷,堵住了敌人的装甲部队前进的道路,让他们进退两难,然后我们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