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第2页)
“你知道争气就好。”
王姨娘又搂着女儿哭了一会儿,外面有丫环在咳嗽,她看看钟点确实已经晚了,也只得走了。
到了吴娇嫁人那天,王姨娘只能站在刘氏身后,看着吴娇跟新姑爷给吴宪跟刘氏磕头,看见新姑爷人长的还算周正,身长玉立的,王姨娘也就放心了。
吴娇三日回门,带回来的礼物尽是真金白银,看得出胡家对吴娇这个新媳妇很满意,对吴家很恭敬。
吴娇嫁了,吴府后宅又少了一个人,可这对吴怡没有什么影响,她依旧按照自己的规律生活着,顺便听说着一些事,听说有人送了两个扬州瘦马给吴老爷,被吴老爷严辞拒绝了,吴宪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只住正院的生活之后,又开始在刘氏的劝说下游走于小妾的院子里了,但是冯姨娘并未一枝独秀,两位有了年纪的老姨娘也沾了不少雨露,吴宪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正院。
最让吴怡上心的是听说七舅母上祖谱的事比想象中顺利,银元攻势再次证明了其无往而不利的能力,再说了刘家老太爷刘老太太,也真怕儿子被外国女人拐到外国去,这是刘氏在信里再三强调过的,让他们不要过份,一切以把人留在国内为目标。
玛丽亚到京城还掀起了京城贵妇看洋美人的热潮,在社交圈子里很是火了一阵,在这股火还没有散去时,刘凤歧已经带着玛丽亚在天津上船,去了广东了,这些事都是他从广东捎过来的信里说的。
“你七舅说在广东买了个庄子,盖了座庄园,说是中西合璧式的,玛丽亚还怀上了,看来他真的是要好好过日子了,只是不知道你七舅母能生出来个啥……”
刘氏开始惦记自己未来侄子的长相了。
“我听说混血儿都是漂亮的。”
吴怡对此充满信心。
“混血儿?这个叫法倒比杂种啥的好听多了,就这么说了。”
好吧,这是她穿越来的第一个功绩?创造出了混血儿这个词汇?
“唉,什么时候你大姐有喜信儿就好了。”
刘氏叹息道。
后来生的事再次印证了刘氏是当仁不让的真。女王,因为三天后京里就来人报喜信儿了,大姑娘吴凤已经怀孕三个月了,因为怕有闪失,让二老担心,胎坐稳了才敢往扬州报。
刘氏正忙着打点东西让人带到京城给长女安胎时,京里的圣旨到了,冯皇后于洪宣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生的皇九子被皇帝立为太子,皇帝同时分封成年的诸子,皇长子封永郡王、皇次子封乐郡王、皇三子封悯郡王、皇四子封恂郡王。
太子的册封仪式定在六月初九,召令全国三品以上的官员赴京朝贺,从三品及以下官员在册封大典当天于就职地朝贺,并令各地官员自接到旨意之日始,张帖黄榜,每日命识字之人从早至晚颂读榜文内容。
接到旨意之后,吴宪暗暗叹气,圣上得了嫡子竟然如此重视,皇九子未及半岁便成为太子,真不知是福是祸?
刘氏见他如此又喜又忧,也只得开解他,“中宫所出嫡子,立为太子本是天经地义之事,早早定下太子名份也好安天下之心。”
“但愿如此吧,梁大人他们最近倒是消停了好多。”
吴宪点点头,“你要抓紧收拾在扬州的产业了,这次圣上册立太子,皇长子和皇四子在江南经营多年,我怕江南官场要有一番风波了。”
“嗯,这扬州是要早日离开的好。”
吴家是纯臣,吴宪也颇得圣上赏识,但并不是心腹肱骨之臣,皇长子和皇四子在江南官场经营多年,吴宪的上司梁大人都是皇长子的人,原本皇长子是长子,官员支持他也算是正统,可是如今有了嫡子,皇长子和支持皇长子的官员地位就微妙了。
他们这么多年也没有把滑不溜手的吴宪争取到自己的阵营里,早就对吴宪心存不满,上次一件小小的院试案,弄得沸沸扬扬未必没有他们的功劳。
如今既立了太子,圣上必定会对江南官场有所动作,吴宪并不想趟这浑水,他跟圣上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必要的信任,成了党争的炮灰可就糟了。
在京城里的吴老太爷显然想法跟他类似,很快吴老太爷的信就到了,让吴宪安心等待,骨肉团圆之日。
果然,册立太子三个月之后,京中的圣旨就到了,命吴宪提前回京述职,另有任用,新任扬州知府为肖远航,这位肖远航大人,现年二十八岁年轻有为,出自开国八大侯中的勇毅侯府,宫中近卫出身,是圣上的心腹。
肖远航大人十月十一到了扬州府,与吴宪办了交接,因为京航大运河冬日封冻,这次吴宪他们回京城的是6路。
路上的时日更加漫长,吴怡坐在马车里,跟侍书、如玉一起玩沙包、翻花绳、看书等等,仍然觉得无聊透顶。
可是身为姑娘,既便是小,却仍然要被拘在马车里苦渡时光,如今吴怡非常怀念汽车、火车、飞机等等现代交通工具。
不管怎么样,在腊月二十,临近过年之前,他们总算回到了京中老宅,没有在路上过年。
吴怡下了马车,看着挂着御赐诗书传家金匾的京中吴府大门,长长的舒了口气,再让她在马车里呆着,她非疯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