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钢铁火药和施法者起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想攻城 先修路(第1页)

谚语说:“要想富,先修路”

但维内塔人要在赤硫岛上修路,目的绝不会是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修路?”

刚醒来的温特斯的脑子还有些迷糊:“。修什么路?”

“要修一条标准的固治道,从赤硫港到塔城。”

安德烈喜气洋洋地说:“两位少将联合下达的命令,没错。嗨,不管修什么路,反正不用咱们当抄写员就行!”

“唔。”

温特斯揉了揉眼睛,努力思考着修路的真正目的。突然叹了口气说道:“我大概想通是怎么回事了……看来上面已经下定决心要攻城了。”

赤硫岛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岛,岛屿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火山。因此赤硫岛从海岸开始,越往内陆海拔越高。

位于岛屿中央的塔城背靠的是火山岛上的火山,因此占据了天险般的地势。

塔城所在的环境原本不适合形成自然聚落,然而此处却蕴藏着储量丰富的火山硫矿。

曾经的赤硫岛公爵为了把硫矿攥在手里,没有把治所设在赤硫港,而是在此处开辟新城。

硫矿开采业和政治因素最后造就了塔城,塔城也正是因为曾经的赤硫岛公爵在此处修建的高塔城堡而得名。

从塔城到赤硫岛之间并没有一条直通的道路,甚至没有一条体面的道路。

年久失修的土路从赤硫岛出发,要七拐八拐经过数座村庄和种植园后才会到达塔城。

想到以上种种,在温特斯看来安托尼奥和雷顿不攻城而是先修路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

温特斯也远远观察过塔城的城防结构,虽然是落后于时代的旧式城墙,然而仍然让人望而生畏。

在旧时代,高耸的坚墙被认为坚不可摧、无法逾越,是财富和军事实力的象征。

然而现在已经没人再修筑这种城墙了,原因很简单:这种设计无法有效抵御火炮的轰击。

资金是有限的,城墙要造得高,就不可避免地会造得薄。在过去这没什么,守城时会在城墙后面搭建木制脚手架,临时增加城墙的宽度让更多的守军能站在上面。

然而火炮技术成熟之后,高墙的优点同时也变成了缺点:

越高的城墙正面投影面积过大,越容易被炮弹命中;

而且城墙厚度不够就没法布置火炮,康斯坦丁堡攻城战中守军便发现,布置在城墙上的重炮开火时产生的后坐力对高墙的破坏,比攻城火炮造成的破坏还大;

原本城墙上的塔楼也变成了问题,旧式城墙的塔楼要比城墙本身的高度高得多。这种设计使得即便敌人爬上城墙,守军也可以继续坚守塔楼;

然而墙上高塔的存在又导致守军无法在城墙上快速转移火炮……

种种缺点无法详解列举。总而言之,看到这种高墙,用大炮轰它就完了。

在维内塔军队编制中,炮兵部队在常规军团之外独立成军,所以军团里只有步兵和骑兵。

然而现在安托尼奥和雷顿手里却有现成的大炮:

从赤硫湾炮垒废墟中拖出来的三十二磅重炮正在码头晒太阳;如果这些重炮不够用还有赤硫港棱堡里的四磅炮和八磅炮;棱堡里的火炮也不够用还可以把战船上的大炮卸下来。

至于缺少炮手的问题?更好办,因为炮兵和工兵不分家。

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的毕业生,混得好的人**兵,混得不好的人干工兵。

虽然安托尼奥和雷顿手里没有炮兵,但却有工兵,炮兵科出身现在干文职的军官更是一大把。

想来他们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把书本里的知识都忘了,于是雷顿一拍脑袋:“什么工兵文职?统统给我回去当炮兵”

另外,海军战船上的炮手也可以暂时调来攻城。

敌人白送了一批大炮,军队里又不缺炮手,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如何把大炮从赤硫港搬到塔城。

赤硫岛上的路太烂又太绕,并且维内塔人缺少重型挽马和耕牛这类大牲口,而且因为地势因素从赤硫港到塔城还是一路爬坡,搬运难度很大。

如果靠岛上原本的烂路,把这几十门火炮搬到前线不如干脆等守军断粮投降,还能省点力气。

所以——要修路。

修路这个命令温特斯乍听之下,第一反应:肯定又是雷顿少将一拍脑门想的办法。

然而摒弃偏见理性思考之后,温特斯发现也许这还真是个好办法。

俗话说得好“抹肥皂不耽误剃胡须”

大维内塔军团作为常备军团对土木作业非常擅长,有现成的技术。赤硫岛上有大量农民和奴隶,有现成劳动力。而且岛上还有采石场,有现成的材料。

修一条连通赤硫港和塔城的固治道不仅可以更轻松地搬运火炮,对攻城军队的后勤保障也大有裨益。

而且还让维内塔部队能够在赤硫港和塔城间快速机动,一旦战况有变可以迅速支援赤硫港或是撤到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