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一个诸葛亮与三个臭皮匠4K(第2页)
银灰色的煤泛着金属的光泽,和黯淡无光、油墨状的煤矿石外观迥异。
达·芬奇见多识广,惊奇地问道:“罗多克的银炭?”
“不,”
李维摇摇头,“我的工人们告诉我,土窑里烧剩下的煤里,总会有一些发白发灰的煤块,用来引火特别的方便。”
“我们从小山似的煤灰里,收集了这么一点点东西,长得确实有点像罗多克的银炭。”
“我想知道,这东西为什么比煤要容易点燃?”
李维不确定这是不是焦炭,因为这么一点点量不足以让李维进行实验,杂质的筛选更是如盲人摸象、大海捞针。
达·芬奇将自己的法杖从左手换到右手:“很惭愧,李维子爵,我并未就物体的燃烧有过深入思考。”
“我曾经多次鼓励他人要从自然现象中寻求知识和真理,自己却忽视了身边最常见的现象。”
达·芬奇的脸上满是苦涩。
李维揉了揉被哈弗茨拍红的肩膀,一边想着如何“打击报复”
便宜老爹一边开口说道:
“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达·芬奇先生。”
();()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妄图以一个人的力量去穷究世界的奥秘,我想这已经迈过了自信的门槛,踏入了自大的领域。”
李维又指了指达·芬奇身后的三名弟子:“您招收弟子,总不会是为了路上给您演滑稽戏解乏吧。”
达·芬奇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李维虽然和其他贵族一样对他的弟子“兴致缺缺”
,但却一语道破了他招收弟子的真正目的——在漫长的求知生涯中,达·芬奇深深感受到了个体的局限性。
“唯有不断地将知识传播开去,智慧和汗水的相互碰撞,才能迸发新的灵感。”
这正是达·芬奇的理念。
达·芬奇又打量了一眼四周的土窑,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李维子爵是想检测窑内的温度?”
“还是说,您希望提高窑内的温度?”
李维咧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我想这应该是同一件事?”
达·芬奇攥住自己的大胡子:“这点人手是不够的,我至少需要十位像您这样了解土窑的助手。”
听闻这话,李维笑得更开心了,他拍拍手,窑工的队伍里,二十多名学徒越众而出。
“关于您的《解剖手册》,”
李维顿了顿,给足了达·芬奇反应时间,“我最喜欢的就是卷首语。”
“即,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
“这里的二十多位学徒,每一个都比我更懂土窑,也更懂得如何与窑倌们进行技术交流。”
……
一行人进入一座整休的土窑,将土窑的结构尽收眼底。
“我需要详细的绘图工具……”
达·芬奇对李维说道。
进入专业的领域,达·芬奇的气场都为之一变,哪怕土窑内的光线昏暗,依然遮挡不住达·芬奇那颗光头的光芒。
很快,学徒取来李维的测绘箱递给了达·芬奇——绘图板、分规、圆规、三角板、丁字尺、比例尺以及镂空的、刻有不同斜度、等分点、大小径、弧度、箭头符号、矩形等等的“绘图辅助模板”
。
这套由玛丽娜女士亲手打造的测绘工具通体由魔法材料制成,无论是精度和造价都可谓当世无二。
达·芬奇僵硬地偏转脑袋,看了一眼身旁的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