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回古代搞刑侦百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7 哥舒训诫倒V结束(第4页)

随从道:“今日老爷对郁王殿下的斥责是不是太重了一些?”

哥舒叹气:“今日不重些斥责,让他长个记性,往后怎么能放心把这胜国交给他?”

随从:“郁王殿下千里带来一匹良驹送给老爷,换了老爷一顿骂,想必心中要难受得很久。”

“那你可就小瞧了他,这孩子的脾性我最了解。”

哥舒琎尧道:“我斥责的又岂止是他,我没把他教好,从前只教给他驭人之术,教他治国之术,教他识人之术,却没教他国之根本在于民。这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

伯景郁生于京城,出身便是高位,过去十八年他从不曾走出过京州,又怎知京州外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把一切都想得太美好,以为一切真的像奏折里写的那样万民安乐。

他从前也曾落魄过,可他的落魄,比起田间地头的百姓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哥舒道:“连我也是到了这居安城,做了县令,走上田间地头,亲眼看百姓到了丰收的季节收粮,上税两成,余下的收成勉强度日,多一个人都吃不饱,才知道百姓们的生活有多不容易,何况是他呢?”

不主动去发掘问题,等着问题找上他,那就是大问题了。

百姓之事无小事。

次日用完早饭,二人步行出城。

哥舒带着伯景郁,想叫他沿着这田间地头,看看百姓们日常播种,让他自己问问百姓的收成,日子过得到底好不好。

一路行至书院,已经到了晌午。

从居安城到希望书院十里地,山下开荒的农田不少。

伯景郁注意到很多孩子在地里头耕种,问哥舒:“舅父,这些孩子不是应该在学院读书吗?”

哥舒:“你自己去问。”

伯景郁走上田埂,走向这些孩子,前头带头的是一个老翁。

哥舒远远地看着,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今日的教导,让伯景郁心中能有更多的感触,让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民生。

过了一会儿伯景郁从田里回来。

哥舒问他:“有答案了?”

伯景郁点头:“有了。”

读书也不一定能够跨越阶级,但不代表读书没有用,他们读书识字,起码能教育好下一代,学习种地是为了养活自己,学习知识是为了丰富自己。

这个范围一点点一点点地扩大,总有人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生活好过起来。

并不是说读书跨越不了阶级,就不去读书。

哥舒:“有人说过,跨越阶级最好的办法是取消阶级。”

伯景郁:“谁说的?”

哥舒扬了一下下巴,“来了。”

一辆马车出现在伯景郁的视野中,进了能看到,马车檐上挂着带有庭府字样的灯笼。

“这就是百姓歌颂的庭大善人?”

伯景郁扭头问。

谁料身边已经空了,再看,哥舒已经往主路上走了。

伯景郁快速跟上。

刚到主路上,马车上的帘子被掀开,仆从将板凳放在地上。

从车上走出一个年轻的男子,看着十六七岁的模样。

哥舒琎尧伸手去扶他,“身体好些了吗?”

庭渊轻咳了一声,“好些了。”

前两日他们在河边钓鱼,突然下了一场雨,两人都淋了雨,哥舒没事,庭渊着了凉。

他看向哥舒琎尧身边的年轻男子,面容英俊、身姿挺拔、仪态端庄,身上倒是没什么书生气,更多的是英气蓬发,“这就是你说要给我引见的人?”

今日一大早,哥舒便差人去府上传消息,说是要给他引见一个人,让他到书院一趟。

哥舒道:“是,就是他。”

伯景郁也来到跟前了,他往庭渊身后看去。

庭渊不知道他在看什么,随即下意识回头,身后什么也没有。

风吹起了马车的风帘,车内空无一人。

伯景郁十分惊讶地问哥舒琎尧,“这就是百姓歌颂的庭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