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远行与秋收(第2页)
等德高望重者和年长者,聆听教诲,以示尊重与敬意。
夏家是外地人,夏翁纯按资历排不上三老、伍老,但论贡献他必然在列。
她家大父身上又有爵位,按照时下的认知,身份地位已然与寻常黔首不同,祭祀是得搞得郑重些,这样外人到夏家来,就不会因为没看见相应的祭品而觉得异样。
夏媪担心女孙不能接受祭礼,绞尽脑汁提议道:“若是阿唯不愿过年宰杀它,就和母羊一起养在家里,反正也费不了几个钱。”
到时候如果有人问起,夏媪就准备用“羊是吉祥之物”
“饲养活羊更吉利”
的理由搪塞过去。
稚唯闻言,摇头表示不用这么麻烦,自己不会抵触这些习俗,让大父大母自行安排即可。
“是啊,”
系统哼哼道,“那是你家大母不知道你刚才在想什么羊肉火锅,若是知道,就不会这么说了。”
稚唯微笑回击。
[无所谓,你随便说,反正你又吃不着。]
系统:“……”
很气!
〈107〉
夏家开始养猪养羊的消息在六月的乡里之间只是一个小插曲。
大家正忙着收粟、种粟。
粟的春播在四月断霜之后,夏播在六月上中旬,都是约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
正是因为粟的种植时间短,收获次数多,粟米一直牢牢占据着主粮的地位,也因此,大秦管国家财政的九卿才叫作“治粟内史”
。
而在这热火朝天的农作之中,夏家又一次出了风头。
并非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夏家在收冬小麦。
“天呐,这些麦、这些麦竟然真的能越冬……”
乡民们自发围绕在建章乡的公田周围,神情恍恍惚惚。
章老丈同样感到震惊,震惊之外又深感庆幸。
去年秋季的时候,知道夏家分得的田地需要垦荒,而这几口人都没正儿八经种过地,章老丈很担心他们第二年交不上税粮。
恰逢夏翁在农具改进一事上大放光彩,乡民们都有受益,于是章老丈与乡吏们商量过后,决定将公田的几亩收成暂时划分给夏家——相当于借了几亩公田给夏家耕种。
稚唯知道后,转头就招呼商队里的几个小伙子拾掇拾掇田地,种上了小麦,而作为长辈的夏
()翁夏媪还不阻止。
章老丈当时的心情:“???”
他委婉地劝说稚唯不要这么干,麦苗在冬天会冻死的。
然而小女子摇头晃脑说“这可不一定哦”
,说在其他中原地区就有这么种的,所以她想试一试。
为了说服他,小女子还特意叫来了韩林,让走南闯北的青年作证。
章老丈半信半疑,没再多说什么,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
之后的冬季里,不管是小女子还是他都忙碌得不行,开春后大家又忙着在自家田地里耕作,少有人去偏远的公田,偶有几个乡民远远瞧见,还以为是长了一地野草。
直到春耕快要结束,各家各户终于抽出人手到公田耕作,这才发现麦苗竟然没死!
可直到这个时候,乡民们依然不信。
对靠天吃饭的农户来讲,他们更倾向于相信一代代口口相传的经验,相信老者们对天时风雨的观察,相信大多数人都践行的耕种方式,就是不信一个从没种过地的稚龄女子对耕田的作为。
他们得再看看,再观察观察。
然后——
然后就观察到了现在。
而被众人殷殷关注的稚唯……此刻心里正发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