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 明租界(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陛下倒是果断。"

曹爽并未在此事上纠结太久,默默点头感慨了一句之后,便转而在朱元璋愈狐疑的眼神中说道:"

我听说,楚王,齐王曾被陛下亲自教导兵书战略,并曾率兵出征,取得了不菲的战果。"

"

似这等有勇有谋的宗室藩王,若是就此被削去兵权,沦为只能在封地上纵情声色的酒色之徒,岂不可惜?!"

大明开国至今不过二十余年,朝中能臣良将无数,朱元璋膝下的成年皇子们自幼便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并跟在这些能臣良将身旁学习,拥有一定的实战经验。

例如那楚王朱桢,从洪武十四年开始,便跟随江夏侯周德兴,平定武昌当地蛮夷,后又在次年亲领王府亲卫,镇压大庸蛮夷。

随后几年时间里,楚王朱桢又陆续随同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等开国元勋参与了平定贵州当地土司的战事,战绩彪悍。

可以说,这位楚王的战功仅仅是略微逊色于晋王朱棡,以及燕王朱棣。

至于齐王朱榑,以及眼下尚未就藩的辽王,宁王,肃王等人,也曾在就藩封国之后取得了斐然的战果,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朱元璋以"

藩王"

坐镇地方,护持帝国的初衷。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些宗室藩王们的能力群,原本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方才在即位之后,便马不停蹄的着手削藩。

"

先生有话直说即可。"

"

咱咋突然有些听不明白了。。"

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的神情更加殷切。

他虽是穷苦出身,但对于膝下子嗣的教导,却是给予了万分的重视,不仅聘请名师大儒,传授这些皇子们"

治国之道"

,更是让这些皇子们投身行伍,亲自学习领兵打仗的本事,以达到辅佐"

储君"

朱标,镇守大明的目标。

可经过曹爽的提醒,他也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

主弱臣强"

的隐患,并着手削去内陆藩王的兵权,但现在曹爽作为削藩的"

始作俑者"

,怎么又隐隐有些替那些内陆藩王鸣不平的意思呢?

这是闹的闹一出?

"

老爷子,我斗胆猜测,陛下昔日之所以力排众议,恢复分封制,将诸位皇子分封为王,坐镇地方,其初衷就是为了让诸王扼守边疆,拱卫大明江山。"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