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跨越时空的宿命(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一节:归尘
大明嘉靖年间,暮春的暖阳透过雕花的木窗,在屋内的青砖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李明山坐在那张老旧的床榻上,身形枯瘦如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一块褪色的素帛,那素帛虽已陈旧,却被保存得极为平整,看得出主人对它的珍视。指节因为风湿微微变形,每一次移动都显得有些迟缓,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执着。
床榻边,他满头银,跪着的长孙,少年的脸上写满了恭敬与关切。他双手稳稳地托着一只药碗,碗里漂着三片当归,药汤散出淡淡的香气,在这静谧的午后,弥漫开来。
“那年你初入翰林院时,”
李明山缓缓开口,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还总说要织出锦官城最华美的云锦。”
他的嗓音沙哑得如同生锈的铜锁,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岁月的深处挤出来的。
长孙微微哽咽,轻轻地点了点头。药汤腾起的白雾,像是一层轻纱,模糊了少年清俊的眉眼。李明山突然笑出声来,那笑声干涩而又苍凉,惊得梁上的燕子扑棱棱飞起,在屋内慌乱地盘旋了几圈,才从窗口飞了出去。“如今看那织机,经线纬线缠得再密,到头来不就是块能裹尸身的布?”
他的话语里,满是历经沧桑后的感慨与无奈。
就在这时,榻前的紫檀木几突然被重重一拍,出沉闷的声响。李明山和长孙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跳。只见李明山的二儿子披着朝服,匆匆闯了进来。他补子上的仙鹤羽毛还挂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显然是刚从朝堂上回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父亲!”
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与焦虑,“严党明日就要构陷夏言相公下狱,您就不能……”
“住口!”
李明山突然坐直了身子,原本黯淡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腰间的玉佩撞在床沿,出清脆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屋内格外清晰。“当年你母亲难产,我守在门外数过廊柱上的雕花,七十二朵牡丹,朵朵都像在流血。”
他的语气变得激动起来,“后来做了二十年官,批过的谳案折子能堆满这个院子,可救下的命,竟不如当初拿把剪刀冲进去多!”
他的声音回荡在屋内,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砸在众人的心上。
二儿子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父亲满脸的决绝,又把话咽了回去。屋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传来的卖馄饨的竹梆声,一声声,打破了这份寂静,惊醒了檐角沉睡的铜铃。
老仆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换药,看到的却是太爷正将满柜子奏折付之一炬。橘红色的火焰舔舐着纸张,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火光中,飘出的纸灰恰似当年科举放榜时的满城柳絮,轻盈地飞舞着,却又带着无尽的落寞。
“明儿把城南那亩荒地开了,”
余烬里,李明山的声音平静如初雪,没有一丝波澜,“就种些萝卜白菜罢。”
他的目光落在那堆渐渐熄灭的火焰上,眼神里透着一种解脱后的轻松。这一刻,他仿佛卸下了身上背负多年的重担,那些官场的争斗、名利的追逐,都随着这把火,化作了灰烬。
二儿子和长孙对视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震惊与不解。但他们都知道,父亲(爷爷)李明山做出的决定,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李明山,这位曾经满怀壮志的官员,终于在岁月的磨砺和官场的黑暗中,选择了放下一切,回归到最质朴的生活。
此后,李明山果真每日在城南的荒地上忙碌。他亲自翻土、播种、浇水,看着萝卜白菜一点点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曾经的官服被粗布麻衣所取代,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变成了田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尔,他会坐在田边的树下,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回忆起过往的种种。那些在翰林院的壮志豪情,那些在官场的挣扎沉浮,都如同过眼云烟。他深知,人生就像一场梦,功名利禄皆为虚幻,唯有这脚下的土地,才是最真实、最踏实的归宿。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