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后记(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傅云深能恢复,全靠他自己强大的内心(还有恋爱脑)。
女主这样不专业,我觉得实在是没有必要给她一个医生的身份。
现代偶像剧,谈恋爱是第一位的,可恋爱不是这样谈的,要命的恋爱,还是远离为妙。
《南风知我意》,更像是傅西洲的一生。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是《西洲曲》的最后两句,按道理来说,这部《南风知我意》的男主角更应该是傅西洲,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了傅云深。
剧中的傅西洲,对于他的这个弟弟,有些冷漠了,弟弟躺在医院里,他去看了,不可能恨成这样,也不可能不管的。
于是,我给他加了点戏,让他去分清真正的“爱与恨”
。
《寻隐者》这个标题,是来自于《寻隐者不遇》,是傅云深名字的由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里的“隐者”
,就是李嘉了,他本身是人格分离患者,是应该将自己完全的藏起来,只有不被人现,才能好好生活。
当然,咱们这篇故事,这个“隐者”
当然是会遇见的,不仅会遇见,还会一直走下去。
这里简单的做个科普,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精神分裂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对社会和自身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人格分裂则不同,人格分裂在医学上通常指多重人格障碍,也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人格之间的关系、是否产生冲突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就《我在香港遇见他》这部电视剧里的剧情来说,李嘉的妈妈和哥哥,属于精神分裂,是成年之后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病。
而李嘉,从小他的另一个人格就是存在的,似乎是专门分裂出来保护小李嘉的,让他能忽视母亲带给他的伤害,让他能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
《我在香港遇见他》,这部剧,我相信原本是想拍成恐怖片的,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只能以现在这种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与《灵魂摆渡》一样,《我在香港遇见他》也是单元故事。
李嘉是一个引子,将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
所以,剧中对于男主角的挖掘,是很肤浅的,就连最基本的病症和病理也没有讨论清楚。
不过,这部剧却让人看到了小宝的另一面(有那么两张斯哈斯哈的剧照和镜头),冲着喜欢的演员可以去看看。
这部剧中,我个人觉得拍的最好的一个故事,就是女主角的故事,也就是咱们开篇说的那个“墙里尸骨”
的那个案子,每次刷到这个案子,我还是会落泪。
这部剧里的女主角,演的很好,比《南风》里的好的多,只是鉴于李嘉的身体状况,这个cp是可以拆了的,这样就正好便宜了我们傅云深。
两个人在一起,不仅当事人变得越来越好,身边的人也过的越来越好,这才是正确且健康的爱情,让大家一起身心愉悦。
傅云深和李嘉就是这样,身上的不完美,被一点点的“医好”
,心理上的伤害,被彼此温暖着治愈,身边人也越来越好。
哥哥认清了自己的心,兄弟两个慢慢和好。
妈妈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赢”
,虽然是表面功夫,也让孩子能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
平和美满幸福,人的一生,能这样度过,也许就是不虚此行了吧。
这个故事,到这里也就真正结束了,大家道个别吧~
最后,多谢大家的评论、追更还有打赏,多谢多谢~
咱们,下个故事见吧。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