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065 达成(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俞兴很理解这两家的选择,仍旧热情的送他们离开。

凌晨时分,融资会议从办公室开到了楼下面,熊潇鸽与徐欣这两位老朋友的意向确定,但还需要有一些主要细节稍加沟通。

俞兴递了一支烟给熊潇鸽,然后又看向徐欣:“徐总?”

徐欣接过烟,顺手丢进了垃圾桶。

“徐总有时候脾气就是怪哈。”

俞兴点了烟,对熊潇鸽这样感叹。

熊潇鸽笑而不语,抽了半支烟才说道:“临港不错,申城也不错,从这里做电车起步是个不错的选择。”

连续三个不错,这是真的对选址颇为满意。

俞兴笑了笑,不细谈多方面考虑的因素,只继续聊总体的项目规划。

熊潇鸽听了一会,问道:“临港这边的项目投资,你是让谁去谈的?”

“这个还得感谢徐总,她给我推了位业内老前辈庞瑞阳老厂长。”

俞兴冲着徐欣点了点头,“老厂长别的方面不太行,但搞建厂方面的规划和接触是没问题的。”

徐欣没好气的说道:“你这是夸吗?”

“各有所用嘛。”

俞兴笑道,“哪个环节都很重要啊。”

徐欣问出一直没问的问题:“你这个电车三大件,今天都聊了很多,但唯独没聊电池,要从松下直接采购吗?有问题吗?”

“松下是有提供给特斯拉的成熟方案了。”

俞兴沉吟道,“不过,国内其它产品的电池厂商也不少,我要再看看,反正是两个方向都接触,真正做起来就自然而然的知道哪边更适合了。”

熊潇鸽抽完最后一口烟,看着夜幕下的东方明珠:“这一轮的估值要怎么算?”

“全面摸底,从上到下,持续投入。”

俞兴简洁的总结了己方团队的近期工作,“我们这一轮估个10亿美元,初步的打算也是电车进入市场之前融到10亿美元,我这边带资1亿美元的现金,你们两家如果各4000万,加上红隼的1亿美元,三家按比例共计18%,公司期权池还是10%比较合适。”

熊潇鸽知道红隼的这1亿美元就是来自微信上获得的利润,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既感慨又有点困惑于红隼的手笔:“红隼对你的信心是真足啊。”

俞兴笑道:“所以,它赚到的也会最多啊。”

熊潇鸽和徐欣的眼神碰了碰,上等马和下等马隔空交流。

电车项目的主要工作实际从起步到现在都完全呈现在眼前的,而创始人除了拿出1亿美元的现金,如果百晓生顺利上市,他后续的资金也有一定的保障。

熊潇鸽点头,言简意赅的说道:“那就一起努力了。”

徐欣“嗯”

了一声,保持与IDG的同频。

俞兴这时候没有打鸡血,只是笑道:“是,一起努力,感谢熊总和徐总的信任,后续就让同事们继续来落实。”

时至凌晨一点半,碳硅集团获得首轮合计1。8亿美元的融资意向。

这个数字不少。

只是,仍旧比俞兴的心理预期要低了一些。

凌晨两点半,今天没有露面的刘琬英从香江打来电话,获知融资的情况。

俞兴简单的说了说,又叹道:“前期的资金肯定够了,但我原本想着能撬动更多资金的,可惜啊可惜,嗯……还是得更充沛才好啊。”

刘琬英只能听到俞老板的声音,但此时此刻仿佛隔空看到了他思索的眼神。

那个眼神一定是属于过山峰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