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9章 雍凉局势(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只是再不适应,他也得忍着。

“我家主公,为何灭中原门阀,更是掘其先族坟墓。原因颇多。”

“简单来说,一来,这些人和我家有血海深仇,都是曹操麾下股肱之臣。当年曹操派出摸金校尉,盗取他人陪葬品充做军费,奖励给这些家族。”

“既然你们家可以挖别人的墓,盗别人的宝,你们自家先祖的墓穴被挖,又有何不可呢?”

见三人微微点头,蒋干也打开自己折扇,摇动起来。

“另外一种人,便是我楚国叛臣。”

“受楚王大恩,却在关键时刻,背主投降,出卖战友。这种人,我楚国上下,深恶痛绝,那《建安小人集》中也多有说明,诸位应该也都看过。”

杨阜和赵昂对视一眼,都明白对方心里面的意思。

那些书籍,都是武陵书院刊印出来的,里面的内容,真假难辨,尤其是一些事情,都是捕风捉影之事。

就好像说曹丕的儿子曹叡,其实是曹丕的弟弟,是曹操先享用了甄姬之后,再给曹丕享用。甚至还记录什么野史传说,说是曹操曹丕父子二人,在袁绍牌位前面,一起把甄姬给那啥了。

记录这种荒唐事的书籍,他们哪会当真。

“三位放心,也请三位转告陇右群雄。诸位一来不是那曹魏心腹,二来未接受那盗墓之物,三来也不是楚国叛臣。我楚国拿下陇右后,为何要斩尽杀绝?”

蒋干这话,其实也是半真半假,顺便还把士颂弄到了正义的位置,好像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制裁曹魏那些盗墓贼一样。

另外便是,这些人即便是归顺了士颂,在楚国新法的制度下,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如现在这般恣意畅快。

但这些话,蒋干可不会现在就和他们说明白。

见杨阜没有其他的问题,赵昂抢先一句,问道:“那冀城太守韦康,不知楚王准备如何处置?”

这一句话问出来,现场又冷清了不少。

冀城太守韦康,这个人的情况,还真有点特殊。

是的,他是荀彧举荐的,但他当时接受的,是大汉朝任命的官职。

他身上,的的确确有曹魏的印记,但他更多的身份,是大汉臣子。

而韦康这个人,为人不错,善待百姓,陇右这边,不论是杨阜赵昂这些士人支持他,就连普通百姓,也对他颇有好感。

“韦大人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如今陛下蒙难,曹魏和季汉,都说自己乃是正统,互相称呼对方为逆贼。我们陇右这边,虽然和关中连接,但也并未帮助曹魏,不知楚王又如何算?”

说来说去,不就是担心他们的心目中的好官韦康,也被士颂当做曹魏嫡系给砍了。

谁知道,蒋干一笑,说道:“韦大人的处境,可比你们想的要安然的啊。”

“你们可知道,当年韦太守初入关中,是得了谁的认可,才被推荐入朝廷的?”

三人互相看了看,并未明白蒋干的意思,他们只知道,韦康是被荀彧安排来陇右,主管这边的民生政务,至于在荀彧之前,朝廷中有谁看中韦康,他们还真没有去查过。

蒋干收起折扇,说道:“那年,韦太守年方十五,却身长八尺,以郡内主簿的身份,到了长安。率先拜见的人,便是太尉杨彪,杨老大人。”

蒋干说完,嘿嘿一笑,三人顿时明白过来。

弄了半天,他们最担心的韦康韦太守,是“四世三公”

杨家的门生啊。

三国乱世,袁绍袁术,总喜欢把袁家的“四世三公”

挂在嘴边,说自家有多少门生故旧,但这些人,大多也不过是中庸之才。

士颂娶杨梦茹时,麾下文武考虑的,也是吸纳杨家的门生故旧,来帮助士颂。

人才吸引到多少,楚国这边,没怎么统计,但是不得不说,的确是有一些的。中下层官吏之中,还真就有这么一批人。

而现在,陇右诸郡,领头话事人韦康,那就是实打实的一个,属于杨家的“门生故旧”

“如今我楚王正妃,便是杨老太尉之女,楚王嫡子,便是杨老太尉外孙,韦太守这位,杨老太尉赞赏有加的后辈,我楚国自然是会善待。”

“哎呀。这还真是万万没有想到。”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