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众叛亲离(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终于,金刀校尉中有人开始附和,“屠龙刚刚只是替兄弟们说几句公道话,并没有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却被秦卫直接扣上投敌叛国的罪名,全然不顾屠龙为天机阁出生入死,为他鞍前马后的功劳,非但毫无人性地痛下杀手,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我们兄弟不久前才在洛阳城陪他九死一生,屠龙更是忠心不二,即使被那群乱贼严刑拷打,仍未说过他半个不字。如此赤胆忠心,又岂是他口中的贪生怕死,卖主求生之徒?”
“就是!如果为求活命也会被朝廷治罪,倒不如……咱们兄弟不回临安,省的受被人冤枉的鸟气,自此各奔东西便是。”
“或者一不做二不休,我等兄弟干脆落草为寇!既然柳寻衣离开朝廷后能够在江湖中混的风生水起,我们兄弟又有何不可?”
“无论如何,总好过不明不白地死在这里。”
“不错!我们不怕死,却也不能白白枉死!”
“龙羽的目标不是我们,我们没必要为了一个自私自利的秦卫搭上自己的性命。”
“秦卫一直将我们当成他功成名就的垫脚石,从未真正在乎过我们的死活。若说背叛,也是他先背叛我们。”
……
有人说第一句,就有人说第二句。紧接着,第三句、第四句……越来越多的不满与抱怨,越来越多的无义与绝情,在屠虎的挑唆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伴随着表态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金刀校尉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对秦卫的斥责与声讨亦变得愈演愈烈。
果然,在生死抉择面前,什么身份地位?什么权势威严?什么仁义道德?统统变得不再重要。
求生,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本能,也是驱使这群人毅然决然选择背叛的根源。
在这些金刀校尉的眼中,此时的秦卫早已不是大权在握的天机侯,而是一只大限将至的可怜虫。他早已无权决定这群人的生死,甚至无权左右这群人的去留。
今夜的秦卫,已不再是赐予他们前程的贵人,反而沦为他们活下去的阻碍与拖累。
休看屠虎等人说的大义凛然,实则他们只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罢了。
毕竟,相较于实力恐怖的龙羽和哑坤,势单力薄且身困体乏的秦卫无疑更容易对付。
恰如洵溱对人性的剖析,一切皆出于算计。
今夜如此,不久前在洛阳城亦是如此。
彼时的柳寻衣与此时的龙羽截然不同,他对秦卫的感情复杂而深厚,但对这些新加入天机阁的金刀校尉却嗤之以鼻,他也许舍不得杀秦卫,但一定不会舍不得杀他们。如果这些金刀校尉选择背叛秦卫,柳寻衣和他的拥趸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杀鸡儆猴,以此宣泄对朝廷的愤慨以及对秦卫的不满。因此,当时的他们只有坚定地陪在秦卫左右,才能有被柳寻衣“爱屋及乌”
的可能,才能有活着离开洛阳城的机会。
然而,今夜的局势却完全相反。龙羽对秦卫笃定杀心,对其它人却不以为意。
望着眼前这群被自己一手提拔的亲信,为求活命竟争相暴露出令人作呕的丑恶嘴脸,轮番对自己大肆攻讦,这一刻的秦卫已经不再有屠龙背叛时的震惊与愤怒,更多的是内心的寒凉与懊悔,以及对自己的怀疑……甚至是否定。
一个屠龙临阵脱逃,秦卫可以怪他贪生怕死。但所有人都选择背叛,秦卫就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原因。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赵元做天机侯时,麾下个个都是如仇寒、柳寻衣那般忠贞不2,之死靡它的义士。遥想当年在贤王府,赵元率众围攻洛天瑾时,那么多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从始至终无一人打退堂鼓。
反观自己悉心拉拢的这群人,平日里卑躬屈膝,奴颜婢色,可一到关键时刻,竟纷纷跳出来反叛,无一人肯与自己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巨大的落差令秦卫倍感羞愤,相较于对叛徒的憎恶,眼下的他更加痛恨自己的昏聩。
此刻,秦卫的内心无比恼怒,无比纠结,亦无比痛苦:“为什么我如此愚笨?为什么我会被这群势力小人蒙蔽双眼?为什么我会被他们的溜须拍马捧得忘乎所以?难道……我真的不如赵元和柳寻衣?不!不可能!不可能!我比他们更努力、更勤奋,付出更多,也更懂得珍惜,凭什么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我却做不到?一定不是我的问题,定是老天爷故意戏耍我,害我运气不好,才会被一群忘恩负义的小人趁机钻了空子!定是!定是!”
秦卫越想越羞耻,越想越愤怒,越想越不甘。与此同时,他看向周围人的目光也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狠戾,越来越仇视。
秦卫这辈子最讨厌被人轻视,尤其不能容忍被人践踏尊严。
眼前的一众金刀校尉,事前事后两幅面孔,对秦卫而言无异于藐视他的身份,挑衅他的权威,耻笑他的愚笨,羞辱他的自尊。
毋庸置疑,这些人已经深深触动他的逆鳞,狠狠在他那颗敏感细腻且自卑脆弱的心上插了一刀。
事已至此,秦卫自知难有活路,因此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现在的他已然笃定心思,自己可以死,但前提是这些背叛他的人,一个也不能活!
……
(本章完)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